碳酸锂价格大涨5.36%,逼近72300元/吨
2025年8月7日,碳酸锂2511合约上涨5.36%至72300元/吨,日增仓32062手。受江西部分锂矿停产检修及采矿证到期影响,市场担忧锂供应中断,推动价格上涨。宁德时代旗下枧下窝矿山若停产,将影响全球5%的锂供应。7月国内碳酸锂产量环比下降,但预计8月供应小幅回升。同期新能源汽车零售增长14%,带动锂需求预期上升。当前市场聚焦矿山证照问题,后续走势取决于是否停产及资金动向。
碳酸锂长期趋势:10万元/吨的理性区间
展望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碳酸锂市场有望实现实质性的供需再平衡,价格中枢将逐步上移。多家机构预测,2025年锂盐供需缺口将持续收窄,2026年可能达到实质性的供需平衡,随后进入紧平衡甚至短缺状态。这种预期变化正在引导产业链各环节调整策略。
从更长期的视角看,多位行业专家认为碳酸锂价格有望回归10万元/吨左右的"理性区间"。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天赐材料徐金富等行业权威均指出,10万元/吨的价格水平对产业链各环节都相对健康。
这一波碳酸锂价格快速反弹,本质上是政策持续引导、市场供给调整、需求边际改善、成本抬升+技术利好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而言,碳酸锂市场已走过最困难的时期,正步入新一轮周期。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锂作为"白色石油"的战略价值毋庸置疑,但其价格走势将更加市场化、理性化,过去那种暴涨暴跌的极端行情或难再现。把握产业趋势、理解成本结构、关注技术变革,方能在新周期中找准方向。
首批动力电池迎退役潮 电池回收产业“热浪”涌动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正迎来关键发展窗口期。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140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更是连续多年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在这繁荣景象背后,一个新的问题逐渐浮现,首批动力电池正逐步到达八年质保期,叠加各项新能源车换新补贴政策的落地,即将迎来动力电池的集中退役高峰期。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使用寿命通常在5年至8年。如今,早期投入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退役阶段。有行业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退役电池总量将突破350万吨,成为新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业内人士表示,动力电池中含有锂、钴、镍等贵重金属,若随意丢弃或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通过专业的回收处理,这些贵重金属可以重新提取利用,降低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制造电池会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等清洁技术的流行电源,因为它们可以在小空间内储存大量能量,充电能力强,并且在数百甚至数千次充电循环后仍能保持有效。这些电池是目前替代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燃气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这确实伴随着成本,因为电池及其组件的制造过程会排放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环境和社会问题。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工程教授杨绍霍恩解释说,为电动汽车生产锂离子电池比生产传统内燃机需要更多的材料,对电池材料的需求也在上升。目前,大多数锂是从硬岩矿或地下卤水中提取的,用于提取和加工锂的大部分能源来自排放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
电池材料也有其他成本。开采锂、钴和镍等原材料是劳动密集型的,需要化学品和大量的水——通常来自缺水地区——并可能留下污染物和有毒废物。世界上四分之三的钴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在那里,童工等侵犯人权的问题继续出现。
霍恩说,制造业也增加了这些电池的生态足迹。为了合成生产所需的材料,需要800至1000摄氏度的热量——只有燃烧化石燃料才能经济有效地达到这个温度,这又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
在制造电池的漫长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能因使用的材料、来源以及制造过程中使用的能源而异。绝大多数锂离子电池(约占世界供应量的77%)是在中国制造的,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煤炭排放的温室气体大约是天然气的两倍,天然气是另一种可用于高温制造的化石燃料。)
举例来说,特斯拉Model 3配备了一个80千瓦时的锂离子电池。制造这种电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400公斤(近2.5公吨)到16000公斤(16公吨)之间。1一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多少?相当于一辆典型的燃气汽车在行驶约2500英里时排放的废气。
霍恩补充道,这些电池可以提供的第二个主要环境效益是电网稳定。随着世界转向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对储存和节约这种能源的需求也在增长。在太阳能和风能充足时使用电池储存太阳能和风能可以帮助解决可再生能源的一个大问题——在天气不理想时平衡供应过剩和短缺——使从排放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转向更容易。